google adsense

Friday, 3 June 2011

最淡的海和最咸的海?

欧洲北部的波罗的海
世界上最淡的海,是欧洲北部的波罗的海,其含盐量仅千分之六,含盐量低的原因,一是周围有大小250多条河流注入,河流带来大量的淡水,二是它基本为一个内海,大西洋水体对其影响不大;三是气温低,海水蒸发量低。
亚非大陆之间的红海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最咸的海则是亚非大陆之间的红海,含盐度可达千分之四十二,个别地方达千分之二百七十。由于它地处北回归线附近,气温高,蒸发强,所以它的含盐量高。此外历史上红海由于环境的变迁,在海底沉积了很厚的盐层。这也是它含盐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。
 


Friday, 27 May 2011

“银河”在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别称?

 天河:王建《秋夜曲》;天河悠悠漏水长,南楼北斗两相当。
       天汉:陆机《拟明月皎夜光》:招摇西北指,天汉东南倾。
       星汉:曹操《观沧海》: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       星河:杜甫《阁夜》: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
       银湾:李贺《溪晚凉》:玉烟青湿白如幢, 银湾晓转流天东。
       云汉:李白《月下独酌》: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
       长河:李商隐《嫦娥》: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       绛河:杜审言《七夕》:白露含明月,青霞断绛河。

怎样做好文课堂笔记?

做好笔记是学好语文极其重要的一个方法。作好笔记能促使同学们集中精力,认真听课;记下来的有关知识,有利于今后的复习;同时做好笔记能培养同学们的记录和书写能力。下面是做好笔记的几点方法,供同学们借鉴。
       一、抓住重点内容
       1)作者简况、文章出处、时代背景等应择要记录,因为它能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。
       2)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分析、解释要认真记录,以加深记忆。
       3)文章的段落大意、中心思想、写作特点等,要完整记录,以备课后进一步理解这样分析的道理。
       4)在结束课文时所作的总结或提示非常重要,不可漏记。
       5)板书一般都是文章的重点,也要抄录下来。
       二、讲究学习方法,有计划有选择地记
       首先要设计好笔记内容的位置,一般可将笔记本分成两块:一块专用于抄录老师板书;另一块要记录老师讲析内容,也可再分成小块,分别记录上述内容。

“上古、中古、下古”指的是什么时代?

上古,又称远古,指有文字以前的时代。《易》:上古穴居而野外……上古结绳而治。《韩非子》:上古之世,人民少而禽兽众。中古并提时,上古一般指秦汉以前,羁夏、商、周三代。中古,说法不一。《易》:《易》之兴也,其余中古乎?中古一般指商周之间。中古之世,天下大水,而鲧禹决读。现在一般指汉代以后,宋以前。
         上古、中古、下古在不同的书里说法不一。《汉书》:伏羲上古、文王中古、孔子下古。《礼》:伏羲上古、神农中古、五帝下古。

什么是“百家争鸣”?

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,周王朝的统治彻底崩溃,贵族们对政治、文化、学术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了。封建制度的兴起,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。随着农业的发展,手工业、商业也蓬勃发展起来,出现了城市空前的繁荣。社会分工日渐精细,也出现了一些从事精神生产的人。诸侯放恣,处士横议,社会动荡不安。志工欲救世弊,则殚精竭虑,举其知闻(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),他们即是学者,又是社会活动家,针对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,创立门派,招收门徒,周游各国,奔走游说,献计献策,聚徒讲学,著书立说,辩论驳论,逐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令人鼓舞的百家争鸣局面。

媒人为何称为“红娘”?

红娘一直被用作媒人的代名词,那么,红娘究竟来直何处?
         原来红娘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《西厢记》里的一个人物。《西厢记》中男主人公张生和女主人公崔莺莺,两人倾心相爱却好事多磨。在这紧要关头婢女红娘替张生传递书信,帮助莺莺挣脱脱礼教束缚,使有情人终成眷属。不久崔莺莺的母亲崔老夫人察觉此事,拷问红娘。红娘毫不惧怕,竟理直气壮地把老夫人数落了一顿,是老夫人哑口无言,只得同意婚事。但张生和崔莺莺成婚必须有一个条件,那就是张生必须求得功名老夫人才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,经过一番痛苦的离别、缠绵的相思,张生后来赴京赶考中了状元,一对有情人喜结连理。
         红娘在剧中虽然只是个丫头,但她聪明善良,肯帮别人,具有强烈的正义感,敢于蔑视和嘲笑旧礼教的愚昧,表现了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。
         《西厢记》自问世以来,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。今天的京剧、越剧及许多地方戏剧舞台上,仍上演着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,有时红娘这个人物在一些戏里剧中成为了主人公。

戏剧中的“生、旦、净、丑”

 
“生、旦、净、丑”是我国传统戏曲中一台戏剧演出的四大梁柱。从宋元南戏到现代各戏曲剧种中,都有这几个角色。
    “生”,是生疏的意思。过去老生是各行当之首,也就是整出戏成败的关键,要求生角的演出必须老练娴熟、唱做俱佳,故反其意取名为“生”。生角大都扮演壮年男子。近代各地方戏曲剧种,根据所扮人物年龄、身份的不同,又划分为许多专行。如“老生”(扮中年或老年男性),小生“(扮青少年男子)、“武生”(扮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)、“娃娃生”(扮儿童)。
    在剧中扮演女性人物的角色通常被人们称为“旦”。旦角表演的是女性,女属阴,故反其意为“旦”。宋杂剧已有“装旦”;元杂剧中旦行角色很多,如正旦、小旦、搽旦等。此后,历代戏曲剧中都有“旦”这种角色,根据所扮人物年龄、性格、身份的不同,旦又划分为许多专行,如“青衣”(扮中青年妇女也称“正旦”)、“花旦”(扮天真活泼或放浪泼辣的青年妇女)、“刀马旦”(扮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)、“老旦”(扮老年妇女)。
    在戏剧中净角都是涂满油彩的大花脸,看起来很不干净,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净,因而称为“净”一般从杂剧的“副净”发展而来。现代各剧种中的净角都扮演性格,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,面部均化妆狗脸谱,所以“净”又俗称“花脸”。“净”的专行有“正净”(一般为地位较高、举止稳重、特别着重重唱功的净角)、黑头(京剧中的唱功为主并勾黑脸的净角)、架子花脸(扮演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)、铜锤花脸(登场时手捧御赐的花脸角色)、武花脸(以武打为主的角色)等。
         ,在十二生肖中,丑牛生性较笨,因此丑牛中就是笨的代名词。而演丑角的人,则要求活泼、伶俐、聪明,所以反其义取名为。传统戏曲中丑角扮演的人物种类非常多,根据其所扮演的人物性格、身份不同而分为文丑武丑两个行当,表演上各有特点。扮演女性人物时称丑旦摇旦丑婆子。旧剧中酒保、樵夫等,一般都由丑角扮演。

“扬州八怪”


“扬州八怪”指的是金农、黄慎、郑燮、李鳝、李方膺、汪士慎、高翔、聘。但一般谈论的扬州八怪不仅仅指的是这八个人。根据扬州人的说法,“八怪”也就是此地方言之中奇奇怪怪的意思,它和八这个数字的关系不大。因此“扬州八怪”不管指的是把个人也好,九个人也好,十五个人也好,总之都是指那些“怪”风格的画家们,或许称它为“扬州画派”比较准确些。这十五个画家,大多数擅长于花鸟,特别是梅竹,也有擅长于人物或者山水者,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花卉十分精通、擅长。
“扬州八怪”在清朝中、后期的画坛上敢于革新变法,讲究文人的意趣与特立独行。他们以扬州作为艺术的阵地,以贫民角色与卖画的生涯展开了故事,他们都精通诗、书、画、印,在中国的画坛上表现出良好的文人风尚与修养。他们在绘画方面都提倡个性抒发,画风粗放,创作大胆出新。他们不再画怪诞变形的物象人怪,标志着中国的传统绘画已经全面地向现代风格转变,对于后世的海派乃至于当代画家李苦褝与潘天寿等人都有影响。在这之中以金农(冬心)与燮的名声为最大。
郑板桥所作的人像,造型非常古拙,对于后来的齐白石有很大的启发。他的画表达出文人独守清贫、托名于风雅的一种志向,潜藏愤世嫉俗的满腹牢骚,但是也偶尔盘郁这一些殿宇之心。例如他后来题画马的诗之中所说的“于今画马,有顾影酸斯之怜怜态”,借此抒发画家的苦闷与世事艰辛的一种心态,他经常说“世上已经没有伯乐了”。郑板桥还画了《瘦马图》,题诗则说:“而今衰草斜阳里,人作牛羊一例看。”他的失意与不平之心便一目了然了。
金冬心善于画“江路野梅”,取它“天大寒时香千里”的意思,使传统雅正文人的画又多了一份粗野的霸悍。他还擅长瘦竹瘦竹,所谓的瘦竹,取多寿的意思,画竹叶全用“星”式,和郑板桥的“介”、“个”法大异旨趣,显示出纯真的情怀,那“自然饱经风霜耳”的瘦竹就是他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。

《聊斋志异》中为什么尽是仙鬼狐精的故事?

蒲松龄在《聊斋志异》的自序中这样讲到:三闾大夫(指屈原)有感于花花草草而写成了《离骚》,长爪郎(指李贺)在诗里写鬼神成了癖好;我写幽冥神之事,也是一种孤愤之书,我拿它们来寄托我的思想,《聊斋志异》表面上写鬼神之事,实际上是以鬼神之事表现人事,借鬼神的事来发泄他对社会的孤愤
       《聊斋志异》中不少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、贪官污吏和豪坤恶霸的罪恶行径(例如《促织》、《席方平》);还有些故事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(如《司文郎》);此外还有很多描写爱情的故事,特别是人与孤、鬼之间的爱情(例如《瑞云》、《婴宁》、《红玉》等)。这类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里受压迫最深重的妇女的尊重,以及对封建专制婚姻的批判。

“颜筋柳骨”指的是什么?

 
唐代开明的社会政治与繁荣的社会经济,孕育了伟大的诗歌、绘画与舞蹈,也孕育了伟大的书法艺术——唐楷。唐楷是在王羲之与王献之真书的基础之上,吸取了秦篆隶的生动神韵,渐渐规范而形成的。唐楷初步形成于初唐四杰,后来经过中唐颜真卿的革新,最后奠定与晚唐大师柳公权。从初唐到晚唐,笔画从瘦硬到粗肥再到了瘦硬,字体从欹侧到平正再到了欹侧,趣味从雅到俗再到了雅。王氏父子的真书经过了唐代书法家的创新发展之后,最终成为完美且定型的唐书正楷,使之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。
       颜筋柳骨是指唐楷代表人物颜真卿与柳公权凭筋骨见长的书法特点。它代表了唐代书法艺术的典范,不管是:颜体,还是柳书,全都以它独特的骨法用笔,从而把唐代书法推向了完美的境界。
       颜真卿的字体正大光明,粗壮肥美,能够体现出恢宏大度的盛唐气象。颜体的特点就是沉稳结实,一般笔画似铁铸钢打,有力且富于弹性;捺脚则一波三折,起伏且有致,如棉里蘘着铁,貌似柔软且不失雄强的刚劲。它讲究与齐整中杂错落,严谨中含随意,威严中显亲切。
       柳公权字体特点是笔画从颜体的平正变成了欹侧,且富有细腻妩媚的特点,结体也由颜体的肥美变回为初唐的方刚瘦硬。比较颜体,柳书是骨强筋健中又不失肌丰肉润,姿态多变却又不矫揉造作。它由颜体的随意粗放变为精致细腻,但又不缺少颜体的劲健舒达。
       颜筋柳骨是唐代书法的一个典范,这里也就是要求笔墨落纸要有力,要力透纸背;也就是要求笔画的运转富有韧性和弹力,要做到有紧有松、有收有放。”“配合起来都指书法的用笔要讲究用力,也就是颜真卿说的点画有筋骨,字体自然雄当其用笔,常使之透过了纸背,此功成之极力颜筋柳骨代表着唐代正体楷书的一种风格,成为历代书法入门者学习和临摹的书体。